2024偏光片行業現狀:多家國產偏光片廠商目前COP膜庫存較足
時間:2023-01-23 10:37:00 閱讀:1296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日本補償膜供應商ZEON(瑞翁)位于冰見二上工廠的6條COP膜產線已停工超半個月。從杉杉股份、三利譜等下游國產偏光片廠商獲悉,由于公司目前備貨較足,短期來看影響不大。業內人士稱,若COP膜供應長期未能恢復,可以采用PAC等材料替代COP膜,但由于面板廠導入新品驗證需要時間,或會影響部分中高端大尺寸VA面板三月的出貨時間。
偏光片的全稱是偏振光片,液晶顯示器的成像必須依靠偏振光,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兩片偏振光片緊貼在液晶玻璃,組成總厚度1mm左右的液晶片。如果少了任何一張偏光片,液晶片都是不能顯示圖像的。3D眼鏡就是運用了這種原理。偏振光片之所以叫偏光片,是因為普通液晶顯示器面對眼睛的那張偏光片是磨砂處理的,以消散表面反光,并且把光散射以增加液晶顯示器的視角。對于投影機來說,任何散射都會造成光線的損失,投影機用的液晶片理想狀態應該是0度視角,即偏離垂直方向看液晶片,就沒有光線了。當然,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越接近0度視角,光的利用率越高,所以用平光的偏光片換掉那個磨砂的偏光片后,投影機到墻上的亮度會大幅度提高,大概能提高50-80%。
偏光片是面板中關鍵原材料,按照下游需求主要可分為黑白和彩色兩類產品,黑白偏光片包括TN、STN 兩種,彩色偏光片分為 TFT-LCD 和 AMOLED 兩條技術路線,目前行業以LCD為主,隨著OLED面板持續向電視等大尺寸產品滲透,OLED是未來主要發展趨勢,黑白偏光片國內仍有小部分產能使用,應用和需求相對較小。
偏光片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偏光片市場上的主要供應商包括日本住友、日本電氣硝子、韓國LG等,這些企業在市場上占據了較大的份額。然而,隨著新進入者和國內企業的崛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技術創新不斷涌現:為了獲得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偏光片企業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出新產品和改進生產工藝。例如,新型偏光材料的研發、高透過率偏光片的推出等,都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國偏光片長期處于高度進口依賴情況,整體國內供給遠不及需求,2021年以來,隨著杉杉股份收購產能開工,我國偏光片供給量出現大幅度增長,數據顯示國內偏光片需求量為 3.6 億平方米,但國內供應量僅 2.65 億平方米,就供需結構而言,目前國內偏光片仍存在較大缺口,除此之外,國外廠商占據主要市場背景下國產替代空間巨大,且面板大尺寸趨勢下單機偏光片需求增長將帶動總需求持續增長。
偏光片產業位于面板產業上游,整體利潤水平較高。LCD 面板產業鏈上、中、下游行業的毛利率分布相當不均衡,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銷售端整體利潤較高,目前偏光片受整體壁壘影響,整體利潤相對較高,在40%左右,從龍頭近兩年毛利率來看,實際偏光片毛利在25%以上。
目前我國偏光片仍主要被日韓企業占據主要市場,整體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仍有較大替代空間。數據顯示,在杉杉股份收購LG化學70%產能后,國產偏光片占比持續提高,2020年國產企業杉杉股份、三利譜和盛波光電分別占比11.9%、3.9%和3.8%,總體市占率已達20%左右。整體來看,隨著韓廠產能加速退出,國產替代空間持續推進。
偏光片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TAC膜和PVA膜等,TAC膜基本由日韓企業占據大部分市場,CR3(日本富士膠片、柯尼卡美能達及韓國曉星)占比85%以上,PVA膜同樣基本由日韓企業占據,2020年日本可立樂占比80%以上,上游主要原材料基本處于被日韓企業壟斷狀況,導致中游偏光片產品成本高居不下,利潤率遠不及原材料端,議價能力較弱。預計隨著未來國產化替代,成本改善將提升盈利水平。
我國是偏光片產銷大國,市場需求量巨大。2021年中國偏光片供應量為2.6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89.3%;偏光片需求量為3.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1%。隨著國內偏光片生產企業不斷擴大產能、顯示企業不斷加碼偏光片的投資、研發和生產,我國偏光片供給量出現大幅度增長。
偏光片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隨著電子顯示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液晶顯示器的廣泛應用,偏光片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新興應用領域的出現也將為偏光片帶來新的增長點。偏光片的技術創新將為其帶來更多的應用領域和競爭優勢。例如,新型偏光材料的研發、生產工藝的改進等,將有助于提高偏光片的性能和降低成本,進一步拓展市場。
光片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和技術動態,加強自身的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與上下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抓住發展機遇。同時,也需要關注環保政策的變化,加強環保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