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內糧食市場現狀市場調研及政策分析
時間:2015-11-12 10:36:00 閱讀:3631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我國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中國已處于全球糧價“高地”。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重于泰山。針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現行的收儲制度,2016年我國將采取分品種施策的方式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
華夏經緯市場調查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糧食總產量62143.5萬噸,比2014年增加1440.8萬噸。其中,谷物產量57225.3萬噸,比 2014年增加1484.6萬噸。在國內糧食總產量“十二連增”、國內外糧食價差明顯處于高位導致進口糧源數量大增的格局下,2015年國內糧食有效供給能力明顯增加,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創歷史新高。
受制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以及加工行業處于整合去產能化,終端需求增速明顯放緩。
2015年以來,國內小麥、玉米及稻谷市場均面臨因經濟增速放緩及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所引發的需求疲軟、糧企生存環境艱難的困局,但品種間受政策“雙刃劍”作用影響不一。小麥、稻谷及玉米市場行情呈現弱勢運行態勢,價格底部重心明顯下移,尤以玉米市場價格跌勢明顯。
政策定調糧市改革
201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在農產品領域,要“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2015年11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完善玉米、大豆補貼政策,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2016年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自2014年以來,國家就開始對現有糧食價格政策進行改革,當年開始試點推行大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2015年不再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調整油菜籽臨儲收購政策,且大幅下調玉米臨儲收購價。
2016年國內糧食市場仍將處于去政策、去庫存的過程,面臨國內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及消費升級所帶來的需求總體增速放緩的新常態。在政策定調糧食市場化的主基調下,國內糧價仍將擠壓政策連年提價導致的價格脫離供需格局所形成的虛高泡沫,整體仍處于下行周期,以削減庫存和調整種植結構。
優質優價特征明顯
在糧食生產成本上升、糧食價格下跌的雙重擠壓下,2015年國內糧食市場再度出現“增產不增收”、“糧賤傷農”的現象。據安徽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對全省小麥主產區的調查,2015年小麥畝均凈利潤為175.7元,較上年減少161.52元,減幅47.9%。江西省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2015年早秈稻生產成本收益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江西省早秈稻調查戶畝均現金收益648.77元,同比減2.46%;凈利潤156.18元,同比減 6.66%。河南省統計部門的調查顯示,2015年河南省玉米畝均現金收益484.35元,較上年減少230.09元,降幅為32.21%。
隨著糧食生產日益向主產區集中和最低收購價日益成為市場的最高價,農戶出售意愿增加,土地流轉進程的推進進一步加大階段性糧食銷售壓力。2016年國內糧食主產區階段性、區域性售糧難仍將顯現,除倉容緊張導致部分區域明顯“賣糧難”之外,糧食流通、購銷環節也將呈現復雜的隱性“賣糧難”特征。與此同時,2016年在需求疲軟、政策支撐弱化的背景下,預計國內糧食市場“優質優價”仍將明顯。
收益影響種植結構
近幾年,因國內玉米和稻谷種植效益相對較好,其播種面積自2004年以來呈持續增加態勢;小麥播種面積在經歷2004年以來的恢復性增加后,至 2009年達到本世紀以來的最高峰,此后呈緩慢回落態勢,總體保持相對穩定。2015年三大主糧當中,由于稻谷收益最好,預計2016年農戶種植稻谷的積極性也將最高。
為緩解庫存壓力,2015年12月26日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會上,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2016年將調減100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同時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玉米和稻谷因收獲周期接近,存在爭地可能,由于玉米種植主要產區位于北方,因此粳稻面積繼續增加的可能性較大。2016年稻谷播種面積繼續增加的可能性較大,只要年景正常,自然災害不重度發生,預計國內稻谷產量將繼續增加。
農業部預計2015年秋冬種糧食面積較上年增加近130萬畝,其中冬小麥面積增加60萬畝,給2016年夏糧增產奠定基礎。中科院預計,2016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210萬公頃左右,比2015年減少120萬公頃。如果不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在天氣中等或中等偏差的情況下,2016年全年糧食產量有可能減產。初步預計,2016年國內糧食產量約為12130億斤,比2015年減少300億斤左右。
陳糧庫存數量高企
據統計,過去10年,國內糧食產量年均增長率不到3%,但庫存增長率則超過8%。近年來國內三大主糧庫存,尤其是政策性玉米和稻谷庫存持續大幅增長,高庫存矛盾突出。由于連年增產,國內糧食市場供需格局進一步寬松,且更多是以政策性庫存數量進一步增加形式體現,糧價受政策支撐力度仍以政策性庫存不斷加大為代價。
2015年中儲糧全年累計收購政策性糧食1.75億噸,連續第三年突破億噸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2015年累計拍賣政策性糧食僅1850萬噸。國家政策性糧食出現“購入多、銷出少、儲不下”的困境。
截至2015年12月底,國內臨儲稻谷(含2015年產)庫存數量超過8000萬噸,國家臨儲玉米(含2015年產)庫存數量接近2億噸,國家臨儲小麥 (含2015年產)庫存數量近4000萬噸。巨大的糧食庫存使國內糧食始終處于供大于求狀態,對未來的糧食市場價格走勢產生較大的壓力,直接影響糧食經營主體市場貿易的積極性。
糧食政策收購仍將啟動
2015年國內主產區三大主糧政策性收購全面啟動。據統計,2015年主產區托市小麥收購數量2079萬噸,較上年減少455萬噸;早秈稻托市收購數量302萬噸,較上年減少117萬噸。截至2015年12月20日,主產區粳稻托市收購累計158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477萬噸;截至2015年12 月31日,臨儲玉米收購累計5405萬噸。
2016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16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5年水平不變;而 2016年國家臨儲玉米收購價格繼續下調的概率較大,2016年玉米主產區將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最低收購價保持不變或下調的概率較大。
政策性糧源庫存數量高企,使得區域性倉容緊張現象凸顯,單純依靠敞開收購、提高托市收購價格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空間越來越小,效應也越來越弱。預計2016年國內主產區小麥、玉米、稻谷三大品種政策性收購仍將全面啟動,但因國內三大主糧政策性庫存數量高企,將直接制約政策對糧價的支撐效果。
進口數量仍處高位
華夏經緯市場調查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國內糧食進口量1.13億噸,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27.3%。受國內外價格倒掛、需求拉動等因素影響,2015年1~11月國內谷物及谷物粉進口量為3063萬噸,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78.7%。糧食進口結構出現了三大主糧進口總量增加、玉米替代品進口大幅增加兩個新特征。
2015年1~11月份國內進口小麥數量275.86萬噸,同比下降5.65%,預估2015年進口數量超過300萬噸;國內大米進口量為 295.45萬噸,同比增長32.19%,2015年國內大米進口量將再創歷史新高;國內玉米進口量459.6萬噸,同比增長130.84%;國內進口三種玉米替代品數量2652萬噸,其中高粱、DDGS和大麥分別為984.3萬噸、640.1萬噸和1027.53萬噸。
在全球各經濟體增長放緩、大宗商品供應普遍過剩之際,美聯儲加息不僅導致美元升值,更使大宗產品市場雪上加霜。預計2016年在國內外糧價仍處于高位的情況下,進口數量仍將居高。
內外糧價“高價差”及“高進口”的常態化也加大了國內糧食市場的供給量,對糧食市場行情形成較大沖擊。
糧食加工行業困難重重
2015年以來,國內糧食加工行業困難重重,不僅中小型加工企業經營難以為繼,逐步退出市場競爭;大型加工企業也相繼出現銷量下降、利潤下滑的現象;下游產品銷售難度較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五大任務:削減工業產能,去庫存化,去杠桿化,降低企業成本和改善薄弱環節。國內農產品加工業正經歷局部市場飽和及結構性產能消化期,承受著價格“天花板”和成本高企的“地板”雙重擠壓。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加工業產能嚴重過剩所引發的行業整合的背景下,糧食加工行業低利潤、低開工成為常態。2016年國內糧食加工企業對糧源的采購數量、質量以及成本控制仍將較為嚴苛。
經營策略宜更靈活
在國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速推進,糧食貿易全球化、糧食購銷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國內糧食市場各種矛盾交織累積,集中表現為糧食供求總量緊平衡與部分品種階段性過剩、托市價格面臨雙重擠壓與保護糧農利益、適度利用國際糧食資源與進口糧食沖擊國內市場等三個方面的矛盾。
隨著國內糧食行業集中度提升,糧食貿易中間商的市場空間將日益萎縮,甚至難以持續經營。這意味著以糧食貿易為主營業務的中間商必須迅速轉變傳統業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市場發展空間,以往靠吃政策飯的風險加大,經營靠賭性和僥幸的市場風險加大。糧食經營者需認真研究市場形勢,細分市場,做細品種,挖掘價值洼地品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針對政策性糧源收購,應嚴控糧源收購質量及收購成本,同時拓展銷路,做到“收得進,存得好,賣得出”;針對糧食市場貿易,仍主要采取以銷定購策略,注重“抓質量”、“控成本”、“搶機遇”;緊抓加工企業所需品種,通過專收專儲、整理等提升倉儲過程附加值,提升價格空間。
加工企業糧源采購仍需以產定購,降低庫存數量,認真研究消費需求變化,細分產品市場,做好產品定位,塑造細分市場產品品牌,創造產品品牌的價值溢出效應。與此同時,因國內糧食品種結構性矛盾仍將凸顯,加工企業應注重控制緊缺品種的采購。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